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來兩件事,讓筆者對“換位思考”這個詞有了更深的認識。一件事是正讀初中的女兒和她的同學們被要求每周打印有效期內的離線健康碼和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交到學校,另一件是一位事業(yè)單位的朋友被要求提供20多年前從學校畢業(yè)到前單位就職的參工證明。本來這兩件事沒有交集,但因為都是筆者的身邊事,又都不太順利,所以聯(lián)系到了一起。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學校出于負責任的態(tài)度要求學生提供健康資料無可厚非,甚至是筑牢社會防疫網絡不可缺失的一環(huán)。但筆者在女兒班級群中發(fā)現(xiàn),有的家長表示不知道如何下載,有的家長很晚才看到信息已經沒法找到復印店打印,更多家長希望能直接通過網絡發(fā)送材料。雖然筆者不知為什么學校需要學生的紙質健康資料,但疫情防控也要有民生溫度,也要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不斷改進,例如我市為了滿足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防疫需求,就開通了疫苗接種和核酸采樣“綠色通道”,贏得群眾點贊。
另一邊,筆者的朋友20多年前從原化工技工學校畢業(yè)后到我市一家化工廠參加工作,12年前從該廠辭職后應聘進入事業(yè)單位。問題就出在他到廠參加工作的時間是6月,而他的養(yǎng)老保險繳費信息則是從7月才有的,相關部門要他出具一系列材料證明到底是哪個月以何種性質從學校到廠參加的工作。朋友當年就讀的學校已不復存在,那家瀕臨破產的化工廠也早已物是人非,他跑的“冤枉路”可想而知。雖然嚴謹是人事工作的原則之一,嚴格來說相關部門也沒有過錯,但這件事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群眾辦事被要求證明“我是我”的新聞。
俗語說“要想公道,打個顛倒”,換位思考是我們做好做細工作的務實態(tài)度和方法,只有各地各部門以及所有窗口單位和崗位人員都能急群眾之所急、急服務對象之所急,用實際行動幫助廣大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才能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自貢日報評論員)
編輯:張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