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自貢日報》2版頭條刊發(fā)《點豆成“金”的田坎專家》,報道了我市首屆“最美科技工作者”向仕華始終堅守農業(yè)生產一線,全身心投入農作物種子科研繁育、農技推廣與培訓指導工作的優(yōu)秀事跡。
向仕華的事跡只是我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奮戰(zhàn)科研科普一線、服務鄉(xiāng)村振興的一個縮影。筆者認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農業(yè)科技專家,把先進科技成果和現代理念帶給農民,把設備、技術等創(chuàng)新要素注入農村,有效實現了科技創(chuàng)新和農民生產生活“零距離”,值得我們敬仰與學習?!疤锟矊<摇北闶菍λ麄冏罱拥貧獾陌?。
田坎專家一頭連接科技,一頭連接生產,他們深入田間地頭不僅能面對面為農民解決技術難題,同時也是在進行有針對性的科普。特別是在近期我市面臨干旱氣候、農業(yè)生產壓力頗大之際,專家們的有效指導,對于農民而言,更是田間地頭的科技“及時雨”。
鄉(xiāng)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類人才共同書寫。筆者認為,我市應鼓勵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扎根農村、貼近農民,不僅在田間地頭給予更科學的指導,更要傳經送寶,加大對農民的實技培訓,帶領大家走上“技術致富”道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把涉農電商物流、生態(tài)治理、旅游文化等納入指導領域,更好地滿足農民需求。同時,要進一步激發(fā)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通過實施工資福利、崗位、職稱評聘等方面的優(yōu)先政策,解決他們在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讓田坎專家們沒有后顧之憂,一門心思投入鄉(xiāng)村振興。
讓技術“長”在泥土里、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田坎專家的辛勤付出讓農民富了口袋又“富”腦袋,也讓鄉(xiāng)村振興更有科技含量。
編輯:鐘小璐
責任編輯:張馳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