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書院一直是富順教育的核心,江陽書院自明嘉靖四年(1525)設立西湖書院開始,至清末光緒三十一年(1905)改辦官立高等小學堂,共延續(xù)了380年之久,為富順培養(yǎng)了大批杰出人才。江陽書院雖早已消逝在歷史長河之中,但其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卻一直傳承到了現(xiàn)在。今天的富順縣,有三所學校與江陽書院有關,一所是一脈相承的城南小學,一所是舊址新建的實驗小學,一所就是江陽書院走出的富順一中。

文脈淵源:歷史上的江陽書院
江陽書院前身為明嘉靖四年知縣周夔始設于讀易硐前的西湖書院。因西湖書院地形低洼,夏秋季多積雨,學生易生疾病,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縣熊向葵將其遷至城隍廟旁(城隍廟左側(cè)今實驗小學內(nèi))并改名為景陽書院。乾隆三十一年(1766),景陽書院更名為江陽書院,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縣段玉裁易其名為學易書院,15年后又復名江陽書院。
光緒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頒布《欽定學堂章程》,通令各省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及直隸州書院改為中學堂,各州縣書院改為小學堂,并設蒙養(yǎng)學堂。兩年后,清政府修訂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史稱癸卯學制)。在此背景下,清光緒三十年(1904)富順縣于江陽書院下設蒙養(yǎng)院(繼遷倉圣廟改官立初等小學一堂,后廢),次年改江陽書院為官立高等小學一堂(民國初年頒行壬子癸丑學制后更名為縣立高等小學校),江陽書院自此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辦學起源:縣小女子初中班到縣中女生部
民國11年(1922),國民政府頒布《學校系統(tǒng)改革案》(史稱壬戌學制)。兩年后,縣政當局將縣立高等小學校、縣立初級小學校、模范初級小學校(前身為清光緒三十四年設立的官立初小模范學一堂)、縣立女子小學校(前身為清宣統(tǒng)元年設立的官立初小女學堂)四所學校合并于川主廟設立富順縣立小學校(即今城南小學前身)。
五四運動后,隨著爭取婦女權利呼聲的高漲,富順各界開明人士為改變婦女不能接受中等教育的不合理現(xiàn)狀而積極奔走,他們的呼吁得到教育行政部門支持。民國14年(1925)8月,富順縣開始招收第一個女子初中班,因不具備獨立辦學條件,該班暫時附設于富順縣立小學校女生部,校址位于川主廟旁的武廟(原縣立女子小學校校址),設專職學監(jiān)進行管理,此為今富順一中辦學之始。
民國15年(1926)8月,富順縣招收第二個女子初中班,縣政當局于富順縣立初級中學校(今富順二中前身,始設于清光緒二十九年)設女生部,兩個女子初中班隨即并入縣立初級中學校女生部。相對獨立的女生部校址仍在武廟,配有專職學監(jiān)和教師負責管理和授課。次年8月,富順縣招收第三個女子初中班,因武廟已無教室容納,縣政當局遂劃撥原江陽書院及相鄰的城隍廟作為縣立初級中學校女生部校址,當年遷入,此后女生部即在此辦學12年。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本軍機于民國28年(1939)10月開始對自貢地區(qū)實行輪番轟炸,為預防日本飛機轟炸,保證學生安全,縣政當局于當年將縣立中學女生部遷往羅浮洞廣場右側(cè)的建新文藝社,并新建土墻草房兩幢作教室,又劃撥中巖寺及東岳廟僧房作為女生宿舍。

獨立建校:縣立女中到富順一中
民國30年(1941)8月,鑒于女生部已具備獨立辦學的條件,四川省教育廳決定,富順縣立中學男生部與女生部分別辦校。以女生部為基礎單設中學,正式成立富順縣立女子初級中學校,簡稱“縣女中”或“合女中”。由省教育廳委派皮子儀為首任校長,將原縣立中學女生部所有在校初、高中女生全部轉(zhuǎn)入縣女中。此時,女生部已招辦第24班(屆),在校生6個班326人。次年2月,學校首次招收第一個高中新生班。經(jīng)縣政府當局申報,省教育廳批準,富順縣立初級女子中學校升格為完全中學,命名為富順縣立女子中學校,簡稱“富女中”。
抗戰(zhàn)勝利后,在社會各界呼吁下,縣政當局撥出城區(qū)西門三元宮及附近民生工廠(原興教寺)的全部房產(chǎn),經(jīng)過整修,作為富女中校舍。民國35年(1946)2月,縣立女子中學校從羅浮洞建新文藝社遷址城區(qū)西門新校舍。今天的富順一中,就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成長起來的。
富順縣解放后,縣人民政府于1950年9月正式接辦富女中,首任校長為中共黨員馮昌蕙。同年11月,根據(jù)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文教廳通知,取消“縣立”等字樣,學校更名為“富順縣女子中學?!?。次年4月,學校高中部奉令并入富順縣中學校(今富順二中)。
1953年1月,經(jīng)四川省教育廳批準,富順縣女子中學校正式定今名四川省富順縣第一中學校,簡稱“富順一中”。隨著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實施,國民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1956年9月,縣教育主管部門決定恢復富順一中高中部,重新開始招收女子高中班。次年2月,富順速成師范停辦,其中一個男生班并入富順一中,該班有男生40人,這是富順一中男女生混合編班的開始。同年8月,初高中均開始招收男生。自此,富順一中成為男女合校的高完中。

時代發(fā)展:校區(qū)擴建到省級高中
解放前夕,富順一中校舍只有夾壁結(jié)構平房6間和原紡織工廠磚房5幢,學校占地面積不到12畝。解放后,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學校規(guī)模的擴大,縣人民政府于1953年至1957年先后5次對富順一中校進行了改擴建,至1960年學校占地面積為23.55畝。上世紀80年代初,學校校舍仍是古廟危樓;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至90年代,在黨和政府關切下,學校大搞基礎建設,先后修建了教職工宿舍、學生宿舍、實驗樓、教學樓、運動場、校區(qū)綠化等建筑設施;至2000年,學校占地面積為49.3畝。2001年2月,中共富順縣委決定,將新建的西區(qū)中學作為富順一中初中部,為西校區(qū)。次年9月,富順一中西校區(qū)建成開學,學校占地面積大幅擴大。
2005年1月,四川省教廳授予富順一中“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稱號。自此,富順一中開始走在了富順縣乃至自貢市中學教育的前列。根據(jù)校方數(shù)據(jù),至2023年9月,富順一中現(xiàn)有學生132個班共7076人(初中57個班3198人、高中75個班3878人)、教職工536人,學校占地面積173.38畝(東校區(qū)35.15畝、西校區(qū)138.23畝)。
富順一中的起源——女子初中班,是始設于源自江陽書院的縣立小學校,后續(xù)的女生部又曾辦學于江陽書院舊址,可以說富順一中與曾經(jīng)的富順第一學府江陽書院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與城南小學一道傳承了江陽書院的文化基因,也是唯一一所傳承江陽書院文化基因的中學校。
當下,隨著西校區(qū)改擴建的竣工投用,富順一中必將隨著富順縣教育強縣戰(zhàn)略的春風,崛起于自貢教育。2025年,富順一中將迎來100年校慶,我們期待富順一中屹立于四川高中教育名校之林。(曹龍乾 林春)
編輯:冉華陽
責任編輯:李鈺華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