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清晨,沿灘區(qū)興隆鎮(zhèn)光輝村5組的村民何洪蘭滿懷期待地前往育苗田,仔細檢查大頭菜秧苗的生長狀況。秧苗綠意盎然,長勢喜人,部分秧苗已長出四五片葉子,即將迎來移栽的最佳時機,她心中不禁憧憬起三個月后豐收的景象。

今年是何洪蘭種植大頭菜的第二年,去年,在村干部的示范帶領下,她嘗試種植了一畝多地的大頭菜,最終收獲了2000多斤,并成功售出1000多元。初次嘗試的成功極大地增強了她的信心,促使她今年果斷擴大了種植面積。
2023年,新一屆駐村工作隊發(fā)現(xiàn)光輝村雖地處城郊,但仍以傳統(tǒng)農業(yè)為主,土地閑置期長,畝均純收入低。第一書記鐘興波提出實施“領頭雁計劃”,旨在提升土地效益。該計劃由駐村工作隊考察產業(yè),動員村干部試種示范,帶動村民參與。村委委員黃典彬成為首只“領頭雁”,試種大頭菜成功,并建立了從地頭到工廠的銷售渠道。
為支持計劃,光輝村采取村集體經濟集中育秧,市農科院提供技術支持,免費發(fā)放秧苗,統(tǒng)一銷售。當年試種5畝大頭菜,帶動十多戶村民參與,包括何洪蘭。盡管初期技術不足,產量未達預期,但仍實現(xiàn)畝均收益1000元以上。

隨后,駐村工作隊提出種植早玉米替代高粱,村委委員胡先澤成為第二只“領頭雁”。經過市場調研,選定了四個玉米品種試種,并利用閑置邊角地試種南瓜。經過精心耕作,玉米試種成功,畝產2000斤,純收益2000元以上;南瓜產量1萬多斤,純收益5000多元。
7月初,試種第二季玉米,何洪蘭嘗到了甜頭。盡管高溫影響產量,但銷路不愁,1畝地也能賣出1000多元。至此,光輝村摸索出“早玉米+夏玉米+大頭菜”輪作模式,實現(xiàn)畝均收益5000元以上。
接下來,光輝村計劃探索種植蜜薯替代夏玉米,進一步挖掘土地經濟效益。同時,搭建穩(wěn)固的產銷平臺,突出村集體經濟作用,推動傳統(tǒng)農業(yè)提質增效,助力村民增收。(楊林)
編輯:金艷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舒旭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