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業(yè)界清流”蜜雪冰城被曝鮮果切片常溫過夜后接著用,蒼蠅亂爬的杯蓋重復用等食品安全問題,“雪王”塌方引發(fā)輿論震動,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卻是接下來的輿論走向。網(wǎng)友們紛紛“自我檢討”,為品牌“開脫”辯解,這場極為罕見的“集體護短”現(xiàn)象背后其實是消費群體為低價而對品質(zhì)讓渡的無奈妥協(xié),更是對商品“物有所值”的樸素期待。
在“刺客”大行其道的奶茶市場,蜜雪冰城通過“4元檸檬水”“3元冰淇淋”等極致低價策略圈粉無數(shù),在消費者心中形成“高性價比”認知共識。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時,正是“低價競爭”造成了“品控失守”的假象,讓“平價”一再成為這些品牌的“免死金牌”,違規(guī)的似乎只是為數(shù)不多的個別現(xiàn)象。衛(wèi)生危機早已“聲名在外”的快餐品牌華萊士更是年年塌方、年年整改,奇怪的是消費者們一邊指責其“道歉成套路,整改無誠意”,一邊又以“低價濾鏡”抱著僥幸心理非理性的“寬容消費”。
平價并不意味著低質(zhì),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線,更是法律紅線。當前一些品牌過度渲染營銷其高端品質(zhì),卻沒有考慮到大多數(shù)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只有真正解決行業(yè)中的過度溢價問題,才能讓食品安全再無“免死金牌”,助力高性價比的“國民品牌”珍視消費者的情感寬恕,不再貪戀眼前的“蠅頭小利”,走向健康發(fā)展之路。(張露丹)
編輯:金艷
責任編輯:冉華陽
編審:張宏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