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民曾女士在尖崗山爬山途中,發(fā)現(xiàn)一種長著奇特“羊角”狀果實的植物,同行的朋友好奇想摘,被她一把攔住。曾女士立刻用手機識圖,結(jié)果嚇一跳,這竟是“斷腸草”(羊角拗)。

羊角拗屬夾竹桃科,別名羊角扭、斷腸草,性寒味苦。
其果實形似羊角,是嶺南地區(qū)常見植物。
根、莖、葉及種子可入藥,具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解瘡毒等功效,但僅限外用。
全株含毒性,尤以種子毒性最強,過量接觸或誤食會導致中毒。
安全無小事,提醒身邊的親友
尤其是愛爬山的朋友們
看到這種“羊角果”
記住,千萬別碰別吃!
有些園林綠化植物存在毒性 可觀賞勿采摘
實際上,不少用于園林綠化的植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如:
夾竹桃
夾竹桃又名筆桃、白羊桃,是一種廣泛種植的觀賞花,常見顏色有白色、粉紅色等。雖然有著漂亮的花朵和四季常青的綠葉,但夾竹桃卻是全身帶毒的植物,只可遠觀而不能“褻玩”。

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又稱海芋,因其獨特的葉片花紋和環(huán)境適應性,成為園藝和景觀設計中常用的觀賞植物。若不小心接觸到它的汁液,會出現(xiàn)皮膚瘙癢、麻木、刺痛、腫脹等,若誤食其莖或葉,少量吞食可引起口、舌、咽喉發(fā)癢、充血腫脹,嘔吐、腹瀉等。

海杧果
在公園里,有一種果子叫海杧果,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和臺灣等地,雖然名稱、外形與漆樹科的杧果(即芒果)相似,但海杧果是夾竹桃科的植物,花期3—10月,果期7月至翌年4月。全株有毒,果實有劇毒,誤食引起惡心、嘔吐、腹瀉、手腳麻木、全身冷汗、心跳弱慢。

既然有毒,為什么公園里還隨處可見?
海杧果樹抗風、耐貧瘠、耐鹽堿。對海岸來講,是一種重要的防潮、護堤樹種,對維護紅樹林的生態(tài),有重要作用。它的樹型、葉型、花色、花型,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中山大學生態(tài)學院副教授葉建飛表示,自然界中的有毒植物比人們想象的要普遍。它們體內(nèi)的毒性成分,正是植物在長期演化中形成的重要防御機制。同時,這些植物也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承擔著重要角色,有的固定泥沙、保持水土,有的則成為藥用、農(nóng)用或工業(yè)資源。
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時,兼顧自然教育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還需要基層管理者和公眾的共同努力。
比如,可根據(jù)植物的毒性特點分類管理:
對于劇毒、存在高度誤食風險的物種,如鉤吻、斷腸草等,可通過遷移種植、圍欄隔離等措施降低風險;
而對于大多數(shù)毒性較輕的植物,如曼陀羅、羊角拗等,則可以通過設置醒目的科普標識,提醒公眾避免誤觸誤食。以深圳梧桐山為例,當?shù)卦趭A竹桃花期開設“毒花導覽”活動,志愿者帶領市民了解植物毒性的生態(tài)演化機制,讓公眾在認識自然的同時學會科學防范。
還有這些常見有毒植物
見到它們不要碰、不要摘
更千萬別吃↓↓↓

(總臺記者 陳旭婷 羅平章)
編輯:余鳳
責任編輯:陳翠
編審:吳山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