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樂德鎮(zhèn)敬老院的老人們數(shù)著日子,等待每年那個熟悉的身影——戴卓玲。當這位在廣州經(jīng)營教育培訓機構(gòu)的姑娘再次來到院門口時,老人們的笑容比盛夏的陽光更燦爛。從2019年到2025年,七載春秋流轉(zhuǎn),戴卓玲的愛心長跑從未停歇。

戴卓玲的祖父是樂德鎮(zhèn)原高灘村德高望重的老支書戴沅青,一名將畢生心血傾注于鄉(xiāng)村沃土的老黨員。在孫女的記憶深處,爺爺?shù)男蜗罂偸桥c“忙碌”和“鄉(xiāng)親”相連。“小時候??吹綘敔斉窃禄丶?,褲腳沾滿泥土,但說起今天又幫哪家解決了困難,眼里總是亮晶晶的。在家里,也經(jīng)常有老人來找爺爺解決無人贍養(yǎng)的問題,于是爺爺就自己寫下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的宣傳稿,復印出來挨家挨戶宣傳。”
戴老支書“俯首甘為孺子?!钡某嗾\,他那本泛黃的工作筆記,密密麻麻記滿村民需求,還有鄉(xiāng)親們提起他時那份由衷的敬重,如同無聲的春雨,早已在戴卓玲幼小的心田里,深埋下“服務人民、奉獻鄉(xiāng)土”的種子。
千里之外的廣州,霓虹再亮也擋不住戴卓玲對故土的牽掛。七年間,無論工作如何繁忙,她的歸期比節(jié)氣還準。精心挑選的實用禮品、熱氣騰騰的敬老宴席、飽含祝福的暖心紅包,承載的不僅是對長輩的孝心,更是對爺爺那代共產(chǎn)黨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精神的自覺傳承。
“爺爺常說,黨員心里要永遠裝著群眾,特別是老人和孩子?!贝髯苛崽寡?,“在廣州做教育,是培育未來;回樂德敬老,是反哺鄉(xiāng)土。爺爺教會我,無論走多遠,根在這里,責任也在這里?!?/span>

這份血脈相承的奉獻情懷,在敬老院院長看來尤為珍貴:“小戴的堅持,讓人看到老支書精神的延續(xù)。那份年復一年從未改變的真誠和尊重,是刻在骨子里的家教?!痹豪锏睦先送跄棠谈莿忧榈卣f:“看見玲丫頭,就像看見當年挽著褲腿、風風火火為村里辦事的老支書!這家人的心,始終念著咱們這片地、這份情,暖著咱們的心窩子?!?/span>
一幅珍藏的老照片,在戴家被反復摩挲:年輕的戴沅青戴著草帽,站在新修的水渠旁,笑容質(zhì)樸而滿足。如今,孫女戴卓玲在敬老院陪伴老人的溫馨影像,成為跨越時空的動人呼應。從爺爺“腳下沾泥”帶領鄉(xiāng)親建設家園,到孫女“千里奔波”為老人點亮晚晴,為民服務的接力棒在這個家庭穩(wěn)穩(wěn)傳遞。
歲月無聲,家風有痕。戴卓玲的敬老長跑,早已超越個人善舉,成為樂德鎮(zhèn)家風傳承的生動范本。它昭示著那些由老一輩黨員用行動寫下的忠誠與奉獻,已然融入后輩的血脈,化為支撐青年一代向上向善、回報桑梓的永恒精神坐標。這份源自紅色家風的溫暖力量,如同不息的溪流,繼續(xù)滋養(yǎng)樂德這片深情的土地,生生不息。(張慶麟 許桂銘)
編輯:馮方湲
責任編輯:金艷
編審:喻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