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月 12 日,立秋剛過 5 天,秋陽灑下陣陣暖意,榮縣 37.8 萬畝稻田已披上 “金衣”。記者走進田間地頭,感受水稻收割的熱鬧與歡騰。

東方初升的太陽照亮榮州大地,金黃的稻穗在風(fēng)中搖曳,每一粒谷都藏著豐收的喜悅。在樂德鎮(zhèn)橋凼村,村黨支部書記丁朝森的稻田里,一臺久保田大型收割機正穿梭作業(yè),所過之處,行行稻穗盡數(shù) “入囊”。
“卸貨了!” 機手一聲吆喝,收割機緩緩駛離稻田,開進丁朝森的曬壩,隨后伸出一根約 6 米長的管子,將 “肚子” 里的谷粒源源不斷地 “吐” 出來 —— 不見一根谷草、一片雜葉,干凈得像經(jīng)過精心篩選。眼前的每一顆谷粒,都訴說著從春到秋的耕耘與期盼。

“機收省時省力,7 畝地一個多小時就完了,換作人工得三四天?!?丁朝森望著堆成小山的金黃谷粒,滿臉笑意,“政府還有補貼,一畝機收費約 200 元。而且機收后能蓄留再生稻,去年 7 畝地就收了 2000 多斤再生稻呢!” 他估算,今年每畝能收 1300 斤,比去年增產(chǎn)近 100 斤。
“我家今天開了個頭,接下來還有 30 多戶村民要機收,大概 200 畝?!?丁朝森抹了把額頭的汗,指著周邊稻田說,全村近 900 畝水稻,除了機收,還有村民用柴油機、汽油機帶動的半機械化設(shè)備收割,眼下都在陸續(xù)展開。

這金黃的畫卷,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種糧人汗水的結(jié)晶。在雙石鎮(zhèn)石塔村 1 組,76 歲村民楊發(fā)明的稻田里,一群身著紅馬甲的鎮(zhèn)村黨員干部正幫忙搶收。他們彎腰揮鐮,“唰唰” 聲里稻穗成片倒下;他們穿梭田間,將稻穗傳送成堆;柴油打谷機 “嗡嗡” 作響,脫粒聲、歡笑聲交織,奏響最動人的 “豐收曲”。
樂德鎮(zhèn)的機聲隆隆,雙石鎮(zhèn)的鐮刀揮舞,正是榮縣入秋搶收水稻的生動縮影。放眼榮州大地,沉甸甸的稻穗低垂著頭,稻香四溢。據(jù)榮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介紹,全縣 37.8 萬畝水稻從 8 月初陸續(xù)開鐮,今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迎來豐收年,預(yù)計 8 月底前全部收割完畢;其中 34.66 萬畝蓄留再生稻的田塊,將在 8 月 20 日前完成收割。


“為確保顆粒歸倉,縣委組織部已要求全縣 21 個鎮(zhèn)街組織‘青年黨員干部助收隊’,計劃幫助搶收水稻 5000 畝以上。” 縣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劉惠蓮 杜文雅 蔣兵)
編輯:馮方湲
責任編輯:金艷
編審:張宏彥
0